臨夏地質公園:花兒之鄉的地質之美
當前,臨夏州正在建設地質公園,對于很多人來說,一聽到地質公園總是下意識的問到在哪里?其實,對于臨夏州來說,典型的地質特征決定了其全域均有特色明顯的地貌景觀及自然遺跡。
臨夏位于北緯36度,東經103度左右,正好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帶,也是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原區與西部干旱半干旱區的交匯處,同時也是溫帶季風氣候、青藏高原高寒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共同作用的地方。
因此,臨夏的自然景觀具有其獨特的豐富性,我們可以看到干旱的少雨的環境,也可以看到茂密的森林,可以看到潺潺的流水,也可以看到溝壑縱深的黃土地貌,不僅有雄偉的山峰,美麗的丹霞,還有冰川的遺跡和眾多奇特的自然景觀。
時間上跨幾億年之久,從永靖出土的恐龍化石,到和政等地出土的鏟齒象、和政羊、三趾馬等古生物化石,時間跨度近2億年,從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到6千多萬年的第三紀,再到2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各個地質歷史時期,臨夏總有出土的古生物遺跡與其相對應。
臨夏盆地北、西、南 三面具有清晰的構造邊界,東面的界線逐漸過渡。 盆地內充填了厚度巨大的晚新生代沉積物,可達700~2000m,主要是紅色的湖泊相粉砂巖和泥巖,夾有河流相的礫巖和砂巖,頂部有30~200m的第四紀黃土覆蓋。 黃河及其支流大夏河和洮河從盆地內穿過。 臨夏盆地的新生代沉積從始新世開始,在盆地北面覆蓋于白堊系之上,中央部分的基底為古生代花崗巖,南面的高山由古生代和中生代巖系構成。
這樣豐富的地質記錄,展現出了遙遠的時代,這里發生的隆隆烈烈的地質構造運動。
在中生代白堊紀,大約1.2億年前,一群快樂的小恐龍在這里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6000多萬年前,印度板塊與太平洋板塊開始第一次親密接觸,有了劇烈的喜馬拉雅構造運動,在此后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內(第三紀),通過近6000多萬年的不斷演化,終于形成了青藏高原,而也是這一時期內,原本溫暖的地方逐漸變得寒冷,從前生活在這里的古生物,無法適應新的環境而逐漸滅絕。
發生于第三紀初的喜馬拉雅運動第一幕造成了青藏高原邊緣各深大斷裂的強烈運動, 一系列小型的斷陷盆地開始形成,臨夏盆地便是其中之一。隨后地殼轉入長期的相對構造平靜期,高原內部及邊緣山地發育了第一級夷平面,這級夷平面普遍出現在高原諸頂部,常有蝕余山突兀其上,成為后來在第四紀現代冰川發育的中心。
在3000多萬年前,雖然青藏高原已經形成,但其海拔也不過1000米左右,地球氣候普遍溫暖,從全球古氣候記錄以及古生物化石的出土來看(鏟齒象、三趾馬、巨鬣狗等),那時我們的地球還是比較炎熱的環境。這種緩慢的抬升延續了幾千萬年,直到300多萬年開始,青藏高原猛烈的抬升,使這里的氣候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在其后的幾百萬年間,真可以稱得上是滄海桑田的翻天巨變。
也就是在這一歷史時期,由于海退地殼隆升,臨夏盆地形成了一個古湖泊,沉積物在湖泊底部堆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在臨夏很多地方能看見的紅色的黏土和粉砂巖層,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在臨夏能看見的丹霞地貌的基礎地層,也是在這一歷史時期逐漸形成的。
約在240萬年前高原再次強烈隆起進入到第四紀,更多湖盆形成。亞洲季風建立和高原季風穩定出現。黃土的沉積由此開始。
發生于160萬年前的強烈的構造運動,強烈的地殼上升使得黃河向湖侵蝕切穿了劉家峽和鹽鍋峽,排干了臨夏盆地中的湖水而進入蘭州盆地,黃河的出現是臨夏盆地演化過程中最偉大的事件之一,自此,徹底結束了臨夏盆地的湖泊發育歷史,而進入了以河流下切為主要特征的“大切割期”。 之后,青藏高原多次階段性的整體隆升帶動了本地區地盤上升,河流在下切中形成一系列的階地,共達七級,形成盆地中河流地貌最直觀的表現。
在大夏河的兩側,其地貌結構表現也有所差異,主要是由于其以東地區抬升造成以西地區相對較低,這也讓第四紀風成黃土在此堆積發育。其以東地區相對抬升,切割破碎的第三 系紅層不利于黃土的堆積和階地的形成、保存。地貌上多以薄層黃土覆于其上,形成一 種獨特的黃土地貌景觀,驅車在臨夏行駛,經常能看見一層幾十米至一百米厚度的黃土覆蓋在一層紅色沉積物上,這一特征在環庫旅游公路上特別明顯。
在這一時期,尤其是全新世以來,在末次冰期后,臨夏境內的丹霞地貌發育成型。此外,第四紀黃土的沉積,還造就了典型的黃土地貌,黃土地貌可以分為:塬、梁、卯。北塬就是典型的黃土地貌,站在北塬上看,能領略到一片溝壑叢生的雄偉景觀。
臨夏沉積地層在新近紀具有高度的完善性。在沉積地層形成中,既有湖相沉積地層,很明顯的就是那些紅色的粉砂巖層;也有河流階地發育的河相二元沉積地層,很明顯的就是覆蓋在紅土層上面的砂礫層;還有很多洪積層,比如在山腳下的沉積地層;此外最典型的就是風成沉積地層—黃土。同時,臨夏的地質記錄也體現了旋回性,目前科學家研究的各種沉積關系,對應著臨夏在第三紀以來的7次重要的構造旋回,也就是說,臨夏的地質特征典型的反映了青藏高原隆升以來全部7次重要的構造運動。
臨夏的地質公園建設,不僅在旅游上能讓人們領略這里旖旎的自然風光,讓游人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時也能為科學研究提供諸多的研究素材,尤其是第四紀地質記錄的研究,在這里可以集中在黃土磁化率、冰川等領域上,從而為過去全球變化提供更好的科學依據。
(臨夏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