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豬在非洲泛濫成災,繁殖能力很強,中國吃貨建議引進
說到野豬,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黝黑、粗獷的形象,但紅河野豬卻有著鮮艷熱烈的色彩。
如今,紅河野豬在非洲大地上逐漸泛濫成災,導致那里的人不得不上演“人豬大戰”。與此同時,有不少中國吃貨表示:這種豬好吃嗎?能不能引進?
紅河野豬
一般來說,野生紅河豬成年后體長不超過1.5米,體重不超過130公斤。
紅河豬的漂亮是公認的,它們仿佛是豬中的貴族,全身被毛發覆蓋,體色艷麗,呈赤褐色、橙色。它們的面部有白色斑紋,背部中間有一道淺色條紋,興奮的時候會豎起來。
不過,部分地區的紅河豬的體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暗。
由于耳廓有一簇白色毛簇,紅河野豬也被稱為“簇絨豬”。它們外表看起來跟中國的家豬有點像,但臉部更長,耳朵也不一樣。
雌性紅河豬與雄性紅河豬都有獠牙,不過后者的眼部有疣,前者則沒有。
紅河豬分布在中非和西非,大多生活在主要雨林的沼澤邊緣、沿岸森林。此外,在過渡地帶,干燥的森林、稀樹草原等地方,也會出現它們的身影。
紅河豬是社會性動物,通常3-6頭為一個群體,也有些族群規模非常大,成員多達十幾頭,甚至上百頭。它們喜歡在傍晚、夜間活動,具備長距離覓食的能力。
紅河豬適應力很強,具體體現在應對危險的操作以及雜食性。遇到敵害,它們能跑能游泳,走投無路時會放手一搏。
不過,如果有幼崽在旁邊,它們會蜷縮起來給予保護,即便自己會面臨危險。
紅河豬什么都吃,食性很雜,主要吃根莖、塊莖、水果、腐肉、昆蟲,也會吃農作物。除此之外,紅河豬的繁殖能力也很強,并且幼崽成活率高。
每年的9月到次年4月,是紅河豬的繁殖季節,期間11月-2月是高峰期。這段時間里,紅河豬會采取儀式化姿勢進行交配,完成交配后雌性進入4個月左右的孕期。
野生紅河豬通常一次生1-4頭小豬,也有生6頭的,但是比較少見。如果是圈養的雌豬,每年可以生兩胎小豬。
小豬出生活,它的媽媽和族群里的主要雄豬,都會為它提供照顧和保護,這也是幼崽成活率高的原因之一。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上演人豬矛盾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紅河豬雖然適應性強、繁殖能力強,沒有滅絕的危機,但它們也會受到天敵的威脅。
紅河豬的主要天敵是人類和豹子,成為豹子腹中餐的紅河豬數量,占了總數的大約20%。
然而,非洲豹已經被列為近危物種,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這種身手矯健的大貓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棲息環境改變,二是人類為了利益而大量捕殺。
主要天敵的大幅度削減,為非洲紅河豬的生長繁衍提供了更寬松的空間。它們的生命力本來就強悍,如今又缺少天敵的壓制,種群就像吹氣球一樣迅速擴大。
正常狀態下,紅河豬種群數量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頭,但是在加蓬羅佩國家森林公園——稀樹草原生態過渡帶,這個數字是18.4。
紅河豬數量失衡,會對農作物、農地造成破壞,人豬矛盾隨之產生。不過,關注此事的中國吃貨,重點卻好像有點歪了,他們關注的是:這種好看的豬好吃嗎?能引進不?
紅河豬的引進和馴化
對于紅河豬數量激增的問題,非洲人民除了捕獵之外,也開始了圈養行動。我們如果想引進紅河豬,也是可以的,但需要做好馴化。
中國人在馴化野豬這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家豬,就是歐亞野豬被馴養后形成的亞種。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我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早期,經過長久的馴養,家豬的體型變得越來越符合人的需求。
提到豬肉消費量最多的國家,我國是榜上有名的,目前我們沒有大規模養殖紅河豬。如果要引進和馴化,那么可以往野豬特色養殖方向發展,采用合適的育種方法選育出肉質香嫩的豬。
其實除了食用價值之外,紅河豬也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條紋仔豬憨厚可愛,成豬則有著艷麗的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