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兩家央媒聚焦畢節
原標題:今天,兩家央媒聚焦畢節
5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紅旗村促進草畜平衡,發展生態牧業——烏蒙山區飄出悠揚牧歌(美麗中國·鄉村振興①)》。報道了威寧是貴州草場面積最大的縣,成片草場和草山草坡達320萬畝。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威寧自治縣發展畜牧業歷史悠久,養殖牛羊是當地群眾的重要經濟來源。威寧自治縣雪山鎮紅旗村的綠色振興之路,也是我國草原地區探索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提升的一個縮影。具體報道如下:
湛藍天空下,微風拂過連綿起伏的山丘,綠茵茵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天際。一群群牛羊在草場上閑適地進食……走進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雪山鎮紅旗村,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遼闊的高山草原。
從烏蒙山區深處的小村莊到廣闊無垠的大草原,紅旗村的綠色振興之路,也是我國草原地區探索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提升的一個縮影。
威寧“?!碑a業奔出致富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吳傳娟 攝
草場改變山區村莊面貌
5月初,貴州西北部山區飄起紛紛揚揚的雪花,烏蒙高原漫長的冬天似乎還沒過去。春雪來得快化得也快,太陽出來,白茫茫的山川漸漸變色,露出了青翠真容。突然,遠處傳來一陣悠揚婉轉的歌聲,打破了草原清晨的寂靜。
唱歌的人個頭不高,膚色黝黑,看到有陌生人走來,他粗糙的臉頰上,露出了憨厚樸實的笑容。他是紅旗村60歲的村民王明紹?!俺氖俏覀儽镜厣礁瑁囱蛉撼缘瞄_心,我也給自己找點樂子?!蓖趺鹘B說。他是紅旗村一家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飼養員,只要天氣不太糟糕,他幾乎每天都是在草場上度過的。
威寧自治縣平均海拔2200米,低緯度、高海拔、高原臺地的地理特征,形成明顯的立體氣候,也孕育出豐富的草地資源。據統計,威寧是貴州草場面積最大的縣,成片草場和草山草坡達320萬畝。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威寧發展畜牧業歷史悠久,養殖牛羊是當地群眾的重要經濟來源。
“那會兒草都是野生的,山坡上東一塊西一塊,長得也不算茂盛?!痹谕趺鹘B的記憶里,兒時的紅旗村跟其他村子并無差別,耕地周邊分布著零星草地,祖祖輩輩在這里以種地和放牧為生。由于生產方式落后、規?;降偷仍颍斈攴稚⒌托У酿B殖業產值不高,老鄉們的日子過得并不寬裕。
1980年,紅旗村迎來發展機遇。從這年開始,原農業部在威寧自治縣實施南方草地畜牧業綜合開發項目,并利用飛機播種方法人工改良草地。經過實地考察評估,紅旗村和周邊幾個村子被納入飛播范圍,草種很快就撒遍了這片土地。
第二年開春,一簇簇嫩芽相繼破土而出,以迅猛之勢鋪展開來——烏蒙山區深處的小村莊,轉眼便化作廣闊無垠的草原。“沒見過這么大規模的草地,足足有上萬畝,大家都在討論可以養肥多少牛羊。”沿用當地灼圃公社的名稱,這塊連片草地被命名為灼圃草場,從此,王明紹和老鄉們的家鄉又多了一個美麗的名字。
灼圃草場的出現,不僅改變了紅旗村的植被面貌,更給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層次變革。
藍天白云下的威寧自治縣雪山鎮灼圃草場,風車、草原、羊群、水塘交相輝映。(威寧融媒記者 何歡 攝)
無序利用導致生態退化
新草長勢喜人,灼圃草場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當地政府組織下,大量牛羊等牲畜被引進放養,紅旗村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牧場。
“哪兒的草長得茂盛,大伙就把牲口往哪兒趕?!蹦菚?,村民王明三每天一從學?;貋砭蜁尤敕排pB羊隊伍。在肥美牧草催長下,老鄉們的牛羊越來越壯實,不少人都嘗到了放牧的甜頭。
短時間內,灼圃草場上的牛羊數量快速增長。“最后溝溝坎坎也沒放過,連草根都給啃掉了。”當年趕著牛羊到處找草的場景,王明三記憶猶新,無論自己多么努力,牲口還是一天比一天瘦。
“1981年測產時平均每畝鮮草1361斤,1982年1033斤,1983年只有560斤,1984年僅441斤。目前產草量仍有繼續下降的趨勢……人工牧草減少,雜草比例增大,草場嚴重退化,其前景令人擔憂?!敝袊r業科學院于1985年發表的一篇關于灼圃草場的調查報告,證實了王明三的記憶。
灼圃草場迅速退化,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畜牧業發展,還導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周邊村莊的種植業隨之遭受波及,特別是糧食作物,連年減產。
“苦蕎粑粑過日子,要想吃頓苞谷飯,要等婆娘坐月子,要是吃頓大米飯,除非等到下輩子……”失去了草地庇護,生態環境原本就脆弱的紅旗村受影響尤甚,土里存不住水分和肥料,老鄉們只好在山坡上種植耐旱耐貧瘠的作物果腹,一首民謠道出了當初的無盡辛酸。
群眾留在村里看不到希望,紛紛外出打工討生活。村子日益蕭條,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45%。
草畜平衡換來金飯碗
灼圃草場出現的問題,吸引了各方關注,甚至引發了南方草地能否人為改良、能否發展畜牧業的討論。1985年,貴州省原農業廳、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聯合建立貴州高原草地試驗站,為南方草地退化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其中,灼圃草場是重點研究對象之一。
“研究發現,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學管理,過度放牧導致草畜失衡。”參加工作30多年來,威寧自治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易鳴長年與草地打交道。作為縣里的農技人員,當年他也被抽調至項目組,協助專家開展種草養畜科技攻關。
找出病因后,科研團隊將灼圃草場作為試驗示范基地,以小規模生產示范模式,對人工草地管理利用、退化草地恢復技術等項目開展系統研究?!拔≈暗慕逃?,嚴格控制牧戶數量,不讓大伙兒再吃‘大鍋飯’?!币坐Q介紹,試驗站先后精心挑選20多戶專業戶和農戶成立灼圃聯戶示范牧場,以承包方式開展經營管理,并對不同規模、不同畜群結構及指導方式的養殖效益進行對比研究。
各專業戶在統一規劃下,嚴格按照專家組提供的配套技術種草養畜,經過20多年的精心管護,原先已退化為荒山荒坡的土地重新長出了豐茂的高產牧草,牛羊也日益肥壯,草畜平衡終于使灼圃草場慢慢恢復生機。
灼圃聯戶示范牧場的成功運營,證明了發展南方草地生態畜牧業的可行性。但由于參與規模過小,紅旗村絕大部分群眾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得到明顯改善,到2014年,人均年收入僅2000元左右。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威寧自治縣把畜牧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一邊大力推廣“種草養畜、草畜配套、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等科學方法,一邊借助產業扶持資金,鼓勵貧困鄉鎮和貧困群眾養牛牧羊。
2014年后,紅旗村再度掀起了牲畜引進高潮,并創辦了專業合作社開展規模養殖?!昂献魃鐚Τ邪牟輬鲐撚泄芾碡熑?,飼養員必須輪換區域放牧,保證牧場不發生退化。”紅旗村黨支部書記祿駒介紹,合作社在農業部門指導下確定牲畜品種和規模,確保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提升。
與此同時,紅旗村還引導村民發展家庭牧場,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坝卸嗌俨菥宛B多少牲口,要把草啃光了,吃虧的還是自己?!泵刻彀?,當把30只羊和4頭牛趕回圈里時,年近古稀的張廣旭心里格外踏實。近年來,張廣旭先后流轉了30多畝荒山,一邊種草一邊放牧,小日子越過越紅火。他說,有了這份家底作保障,再也不怕窮回去。
“現在全村共有約4000只羊、2000頭牛,這個規模既不會給草場造成負擔,又能幫我們實現增收致富?!钡擇x說,九成以上家庭參與生態畜牧業,到去年底,紅旗村人均年收入終于跨過萬元大關。看到在外漂泊的村民陸續回來,祿駒倍感欣慰:“守住這片草場就等于端上了‘金飯碗’,往后的日子一定會更加紅火?!?
5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發《烏江:綠了·清了·通了·富了!》,報道了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烏江流域承載了貴州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前些年,由于生態脆弱、環保問題突出,烏江曾一度拉響生態警報。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烏江流域生態修復,烏江迎來涅槃重生。具體報道如下:
貴州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地處烏江上游,海拔2300多米,群山環繞,萬畝林海蒼翠連綿。
4月底,畢節市林業局為海雀村頒發了林業碳票。“有了這張林業碳票,我們村萬畝林海所凈化的空氣未來將變成流通資產,老百姓又多了一條增收途徑?!焙H复妩h支部書記文均福說。
30多年前,因喀斯特山區生態環境惡劣,當地陷入“越墾越荒、越荒越墾”的困境,森林覆蓋率不到5%。從1987年開始,海雀村大規模植樹造林,昔日“和尚坡”如今已成萬畝林海,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77%。
林業碳票是林地林木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是森林固碳增量作為資產交易的“身份證”,可作為貸款質押物,參與碳票存儲、交易、融資等。
海雀村的這張林業碳票涉及林地面積7346.5畝,從2016年至2020年核算監測的碳減排量為34627.7噸。按近幾年碳匯交易較低的平均單價30元/噸來計算,這張碳票預計可實現碳交易價值約104萬元。
運載磷礦石的貨船沿烏江航道順流航行,從石阡縣河閃渡碼頭旁駛過(2021年11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陶亮 攝
海雀村的生態治理是烏江流域生態修復的一個縮影。
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烏江流域承載了貴州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前些年,由于生態脆弱、環保問題突出,烏江曾一度拉響生態警報。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烏江流域生態修復,烏江迎來涅槃重生。
烏江流域擁有磷礦資源富集的磷化工生產基地。烏江治污,難在治磷。
“江水突然變白,手摸著還滑膩膩的?!弊窳x市播州區烏江鎮的群眾曾向記者反映,污染嚴重時,烏江鎮河段整個江面被污水染成“米湯色”。
經勘測發現,污染源于烏江鎮的一個名為34號泉眼的巖溶泉,泉眼附近的總磷和氟化物超標數百倍,泉眼下游的遵義境內斷面全部為劣五類水質。其污染源頭為距離泉眼16公里的貴州磷化集團生產所排放的磷石膏,磷石膏產生的含磷污水滲漏到地下,通過地下水系從34號泉眼集中涌出流入烏江。
貴州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鐵腕治污”手段攻堅克難,34號泉眼污染治理被列為貴州省環境污染治理“1號工程”。貴州磷化集團安全環保部環保主管王梅說,為解決污染問題,企業在泉眼出水口建起三期污水處理設施,汛期全系統開機,可實現泉涌水1.5萬立方米/小時全部收集處理和達標排放,企業為此投入的環保治理費用達11億元。
為解決烏江總磷超標問題,貴州堅持“標本兼治、源頭優先、末端兜底”的治理思路,在磷礦、磷化工、磷石膏庫“三磷”整治上突出剛性措施,通過實施一攬子污染防治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烏江磷污染問題。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烏江干流水質達到Ⅱ類標準,流域水質總體為“優”,45個國控水質監測斷面優良率達100%。
令人欣喜的變化不止于此。
烏江自古以來就是貴州聯通外界的航運要道,2003年后,由于多個梯級水電站修建且沒有同步建設通航設施,烏江“通江達?!彼繁蛔钄?。為打造“黃金水道”,貴州把烏江水運航道建設納入交通建設總體部署。
2021年6月投入試運行的構皮灘水電站配套的通航工程,被視為貴州通江達海的關鍵。構皮灘通航水頭高差達199米,采用三級垂直升船機運行,船只通過烏江構皮灘水電站都要搭乘“水上電梯”,呈現出“水在空中懸,船在天上行”的奇景。
近年來,構皮灘、思林、沙沱電站大型升船機相繼投入運行,烏江水道全面貫通。2021年11月,貴陽港開陽港區北上長江首航,14艘貨船運載6800噸磷礦,從貴陽港開陽港區出發,前往重慶涪陵。這標志著烏江“黃金水道”全線大規模復航,500噸級船舶可直達長江。
“我們已經簽了20萬噸水泥運輸、30萬噸礦石運輸等合同,貨運需求大。”遵義市余慶縣領航航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沈波說,公司去年購入5艘500噸級貨船,計劃再新購建10艘船,以滿足運力需求。
烏江下游的思南縣,蕭條多年的貴州思南造船廠正在復蘇,一片繁忙景象。造船廠負責人張珍強告訴記者,烏江去年復航后,船廠接到烏江輪船公司的一批客船和500噸級貨船的制造“大訂單”,大家信心倍增、干勁十足。
“貴州水運全面復蘇將大有可為。”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韓劍波說,烏江“黃金水道”的打通,不僅為“黔貨出山”開辟了新通道,拉動了船舶裝備制造業發展,還將帶動產業興旺,為沿岸群眾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
編排:陳 美 責編:邱 迪
校核:余書琴 審發:付漢武
承辦:畢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政務公開科
看完記得
點亮下方“贊”和喲
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