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貴州畢節“絕壁天渠”
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的“絕壁天渠”,是“纏”在懸崖上的一處奇觀。雖名為“天渠”,實則是一條條人工鑿成的引水渠。溝渠雖不寬大,修建時卻是難以想象的艱辛。“高流大隊山連山,眼望大河喊口干,缸中沒得三碗水,家中缺糧又少穿”“望著大河喊口干,吃碗米飯是奢望”翻開畢節縣志,水是生機人民最深最疼的記憶。
1956年起,生機鎮廣大干部群眾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用最原始的方法,先后鑿出了高流、鎮江、鐮刀灣、半邊山、長巖、落澗巖、西山坪、峨峰巖、峨峰溝、孫家堰十條“生命之渠”。
1958年4月,鐮刀灣大渠修建帶頭人左遺軒在全國勞動模范大會上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接見,毛主席贈予鋼筆一支,衛星大渠工程獲得國務院“最高水利建設成果”獎,合作社獲得周總理簽名、國務院授予的“興建水利先進單位”獎狀;同月,在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大會上,鐮刀灣大渠獲國務院“最高水利建設成果獎”,生機公社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興修水利先進單位”稱號。
1970年5月31日,《貴州日報》以《大寨花開烏蒙山下》為題,用長篇通訊的形式報道了生機鎮廣大干部群眾劈山引水造田的事跡。1971年1月,中央新聞制片廠就生機的水利建設攝制了專題紀錄片《劈山引水》,“英雄生機”的大名從此在全國唱響。
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絕壁天渠”。
高流村高流大渠。
青林村法朗大渠。
高流村村民背著水渠維護材料走過高流大渠。
村民在巡護法朗大渠。
村民正在查看高流大渠源頭水質。
老照片——修建隊員揮舞錘子開鑿山石。
老照片——修建隊員鑿渠時在進行測量。
老照片——修建隊員劈山引水。
“圖說貴州”專題稿件征集活動由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與多彩貴州網聯合舉辦。
一審:朱若嵐
二審:林萌
三審:王幸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