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大興街道的蛻變
一條青衣江,穿城而過,流淌千年;一處鄉野地,土肥壤沃,滋養一方。青衣江水緩緩向東,千古不變;青衣江畔的大興,如今卻換了模樣。
從鄉野之地到康養新城,大興從四川雅安雨城區的一個普通鄉鎮演變成重要中心。如今,建設中的大興,一城繁華。
記憶中的大興 雞犬相聞阡陌縱橫
周公山下的大興,地勢平坦,在丘陵山地縱橫的雅安實屬難得。大興有一條周公堰,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連接周公河,將河水引向下游,灌溉萬畝良田。
1939年,西康省成立,擁有一萬多畝良田的大興是雅安的主要產糧基地。為保證糧食供給,當時的西康省主席劉文輝派水利專家設計維修這條堰渠,保證春耕順利。
天賜良田,雨城區大興街道的群眾對種田耕地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種蔬菜更是一把好手。
今年81歲的王加秀在大興種了幾十年的蔬菜。“家里的地全用來種蔬菜,起早貪黑,能把日子過下去。”王加秀說,“土肥,出菜。”
每天天沒亮她就在地里忙碌,采收的蔬菜拿回家,收拾整理好后,裝在背簍里,走一段泥濘的小路,再坐船到河對面的集市上售賣。
隨著城市發展腳步加快,加之年齡增大,王加秀不再種菜。她看新聞得知,大興被規劃為康養新城;她在和鄰居們的聊天中得知,大興這里要變樣了;她在當地黨員干部的入戶宣傳中了解到,自己種了大半輩子的土地,馬上就能變成現代高樓,河邊的荒地,將成為公園。
建設中的大興 山清水秀一城繁華
抬頭能望山、低頭可見水、滿眼皆是綠……這樣的大興,美極了。
今年3月中旬,雨城區大興街道穆家社區居民黃玉瑾站在新家前的空地上,看著老房在挖掘機的拆除下轟然倒塌。“還是有點舍不得。”黃玉瑾說,住了十幾年的房子,還是有感情,但想到這里不久后就要變成高樓大廈,到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又有點興奮。
當城市建設號角吹響,大興規劃建設成為康養新城。
大興街道調整并充實了街道征地搬遷安置工作小組力量,2014年至今,共啟動119個征搬項目,受領征搬任務6419戶,累計征收土地12109畝。順利完成濱江綠廊、新區大道二三段、周公山麓旅游休閑濕地公園生態建設項目等市級重點項目征地搬遷工作,積極推動了新城建設,不斷開拓發展新局面,服務發展大局。
大興開始了從鄉野到城市的華麗轉身。
一條條路網外通內聯,一棟棟康養綜合體拔地而起,一排排新居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大興這幾年,因為康養新城的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雨城區大興街道穆家社區居民劉天明感慨到。
曾經大興場鎮上的那條路是大興最寬敞的道路,隨著城市建設腳步加快,銀杏路、梧桐路、雅東路……30多條道路的規劃、建設和提升改造,打通了大興的發展脈絡,激發了大興的發展潛力。
出門十分鐘就能到醫院,出門走百步就能進公園。
住在穆家安置小區的黃玉瑾每天都會帶上91歲的母親到青衣江邊的濱江綠廊公園去遛遛彎。整潔的環境、優美的園林、俏皮的熊貓雕塑,母女倆常常邊走邊感慨,有生之年,住進了公園里,與以往的田園美不同,現如今是一種活力美、繁榮美。
期望中的大興 宜養宜業朝氣蓬勃
前不久,《雅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人口普查結果表明,雅安市60歲及以上人口為人,占全市總人口數的21.45%。
事實上,雅安市黨委政府早有預見,提前謀劃,康養新城應運而生。在養老問題上,康養新城的崛起給了最好的答案。
從最初的被納入國家首批“醫養結合”試點示范市,再到雅安市以市人民醫院為首的多家醫療機構相繼增設以“醫養結合”為主的老年科,再到雨城區大興片區康養新城的規劃與建設,越來越多的養老項目在雅安落地。
在大興林立的高樓之中,一家中餐館每到飯點總是人氣爆棚。周志強原是大興街道的一名村級干部,村級建制調整后,周志強卸任村主任一職,在街道的鼓勵下用自己的特長開了一家中餐館。
“退下來也要為大興做貢獻。”周志強的餐館吸納了十余名當地群眾就業。“下一步準備開分店,給當地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周志強說。
在大興街道大寨村的桶裝水生產線上,用天然優質好水灌裝的桶裝水,為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源頭活水”。在雅安茶廠“茶旅融合”的步伐中,陣陣茶香迎面襲來,給游客煥然一新的游覽體驗。大業之興,正是大興未來的注腳。(胡月)
責編:閆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