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鷹之神——海東青
原標題:萬鷹之神——海東青
凌空飛翔,俯瞰大地,鳥中霸主,這就是雄鷹,雄鷹可謂集齊了所有鳥類的優勢,性情兇猛,眼睛銳利,身形矯健,絕對妥妥的食物鏈頂端配置。
但在雄鷹這個物種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它們中有一種鷹在“鷹界”那可是精英中的精英,它的名字叫海東青,也被稱為“萬鷹之神”。
海東青特別稀有,據說十萬只鷹中間才能出一個海東青,真的是越優秀越“內卷”,本來以為雄鷹就很了不起了,沒想到是人外有人,鷹外有鷹。
海東青不僅僅是一個物種那么簡單,它在古代就被人們作為圖騰崇拜來看待了,甚至可以與龍、鳳凰這些圖騰比肩。
一只鷹的地位為何如此之高,它又因何被稱為“萬鷹之神”呢?
度海的“雄庫魯”
海東青,肅慎(古東北)語“雄庫魯”,意思是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但海東青三個字,從字面怎么看都跟鳥沒有一點關系,那它是因何而得名的呢?
其實海東青這三個字中的“海東”在漢唐典籍中它是個地理名詞,指的是朝鮮半島、渤海國、日本等地,唐以后更多的是以“海東”稱朝鮮半島。
到了北宋,朝鮮半島上的高麗政權也已經視自己為“海東之國”,所以宋人吳埛在文獻《五總志》中記載,“登州海崖林中有鶻,能自高麗一飛度海,號曰海東青,唐人呼為“決云兒”,又莊綽《雞肋編》卷記載:“鷙禽來自海東,難青鴞最嘉,故號海東青。”
由文獻我們能知道這種獵鷹之所以叫海東青是因為它們來自海東地區,也就是朝鮮半島,在這些獵鷹中,青色的尤為出眾,所以因此而得名海東青。
皇帝的獵鷹
海東青,又叫海青,是一種身長在52——63厘米,體重在1310——2100克之間的獵鷹,它屬于中型猛禽科,也被譽為“萬鷹之神”。
剛才說過,海東青的名聲在外不僅僅因為它是技術超一流的獵鷹,而是人家和龍、鳳這樣的象征圖騰有一樣的地位,它是作為滿族先祖女真的圖騰存在的。
也就是說,除了是一種實體的動物外,海東青還是一個民族的圖騰,是一種精神與信仰。
我國自古就有關于鷹的圖騰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在黑龍江密山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骨雕鷹首,它是用獸骨磨制成鷹的頭頸,雕刻出鷹捕食獵物的形象。
這一文物的出土表明在當時人們用魚鷹來幫助捕魚生產,看來鷹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是人類從事農業活動的“好幫手”了,而它的形象也被當時的人們記錄下來,算是一種最原始圖騰崇拜。
鷹成為滿族的女真圖騰其實是有歷史淵源的,因為最初的鷹崇拜在滿族的薩滿教中最為明顯,滿族的薩滿稱海東青為“鷹神格格”。
薩滿教認為,家神三百,野神無數,天地萬物皆有神,而鷹神是動物神靈的首位,鷹的敏銳、矯健與兇猛讓它傲立群禽,而薩滿教特有的“放鷹神”祭祀也讓鷹這一物種又平添了幾分宗教意味。
從最原始的“捕獵能手”到宗教象征再到圖騰崇拜,鷹的地位可謂是節節攀升,而這其中更為珍貴和稀有海東青就更不用說,它甚至一躍成為古代王朝統治者的御用“寵物”。
在我國北方一直流傳著“鷹狗無價”這樣的話,可見對于以游牧狩獵為生的北方民族而言,鷹的重要性。
而獵鷹不僅是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的好幫手,它更受到了古代皇帝的喜愛,在史書中有很多記載皇帝與獵鷹的活動。
《南部新書》就記載了唐朝開元皇帝的一次春獵,“開元皇帝為潞州別駕,乞假歸京。值暮春,戎服臂鷹于野次”。
皇帝作為一國最高的統治者,玩的獵鷹自然是高端大氣,五花八門,什么白海青、青海青、海東青、黃鷹、鐵鷂等等,他們都是兇猛矯健,捕殺獵物的一把好手。
這其中屬海東青最為名貴,也最受皇帝的喜歡,清朝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記載: “遼東皆產鷹,而寧古塔尤多,以俗名海東青者為最貴,純白者上,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者又次之”。
名貴的海東青羽毛豐滿,體小健碩,能捕食野雞,天鵝等飛禽,所以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狩獵中經常會帶著這個名貴又“好用”的幫手。
統治者為了玩兒鷹還專門建立了鷹的“管理處”,比如唐建立的五坊鷹鶻,金元的“五坊使”,而且金朝掌管的官職位正五品,職責就是“掌調養鷹鶻”,海東青之類”,到了元明,同樣設有類似機構來管理獵鷹事宜。
海東青作為獵鷹中的佼佼者備受皇帝的喜愛和青睞,作為帝王狩獵中的重要角色,它們的形象還被畫在皇帝墓室的壁畫以及生前使用的物什上,可見統治者對于海東青的重視。
甚至一只海東青,還會關系到國家的興亡,有詩記載:“遼金釁起海東青,玉爪名鷹貢不停”,這句詩說的是契丹人建立大遼之后對女真人的盤剝。
而契丹人年年向女真人索取的貢品就是珍稀的獵鷹海東青。
到了清朝,一只最普通的海東青的價格大概三十兩白銀,而戍邊犯人如果能捕捉到海東青上交,他可以獲得減刑或者被直接釋放。
歷朝歷代,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了海東青的稀有和珍貴,貴起來能抵過一條人命。
被馴服的“幫手”
海東青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小小的身體卻蘊含著大大的能量,海東青在捕獵時迅速而勇猛,,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后,可成為真正的獵鷹。
但是從一堆鷹當中選一只來訓練,最終成為優質海東青的概率堪比特種部隊的選拔,它它的訓練要求極高,這也就是為什么說十萬只鷹當中可能只出一只海東青的原因,它也因此而珍稀。
要馴服一只海東青,人和鷹都要付出好幾倍的努力,那讓一只本來就已經夠優秀的海東青最終逆襲為“萬鷹之神”,站在金字塔頂尖的地位的這條路,究竟有多艱難呢?
首先第一步就是捕鷹,逮到主角才能“開戲”啊,捕捉海東青時不能用弓箭也不能用夾子,而是用人類自己“發明”的套索。
達斡爾族人以“圖熱沙勒”來捕鷹,即小網,基本原理就是用網設陷阱,等海東青鉆入其中,就被隱藏的網包裹住了。
鷹有了,該開始第二步,熬鷹,熬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平時在生活中我們說一個人一直不吃不喝不睡就說他是在熬鷹。
而在真正的熬鷹也就是這樣,馴鷹的人首先把捕捉到的鷹先給它栓起來,因為海東青的足腕細容易被勒傷,所以拴之前要先在足腕墊一層布,然后把鷹足綁上,繩子另一頭拴在樹上或者石頭上。
海東青脾性很大,而且野性十足,被拴住之后脾氣更大,會用嘴傷人,關鍵它還挑食,此時有經驗的馴鷹人就把海東青“晾”在那不管,不給吃也不給喝。
這就是熬鷹了,也就是殺殺海東青的銳氣,等到三四天之后,這會兒的海東青已經沒有剛被束縛時候的傲氣了,給什么吃什么,戾氣也不那么大了,這也為以后的訓練打下基礎。
第三步就是馴育,馴育是從“吃”上開始的,馴鷹人會以食物當誘餌,只給一點點,一來是怕海東青暴食,而來是怕吃太飽又恢復“活力”。
投食的時候,食物不是直接放在海東青嘴邊的,而是把食物往空中拋,讓海東青躍起去夠,這樣每次投食的時候,拋食的距離都不一樣,久而久之海東青就能熟練的在空中接食物了。
吃完了飯,馴鷹的人還要給海東青“喝湯”,所謂的湯其實是天鵝的腦汁,腦汁氣味不好,海東青不吃,馴鷹人就硬強迫它吃,直到海東青習慣為之。
此外,馴鷹人還會用手臂或者一根木棒為指揮,然后拋出食物,訓練海東青學會看指示,被馴育好的海東青,主人指哪它就飛哪。
要馴服一只海東青要花很多的時間和耐心,一旦海東青通過了“結業考試”,就意味著它將獲得社會實踐的機會,即放鷹。
所謂的放鷹就是跟隨獵人一起捕獵,海東青站立在主人手上,一旦發現獵物,獵人會給海東青發出指令,而海東青會縱身躍出,一舉將獵物拿下。
海東青可捕捉的動物很多,上到天上飛的天鵝大鳥,下到地上跑的鹿和白兔,敏銳的它可是統統不放過。
海東青一旦發現目標,便會從空中極速俯沖而下,先用鷹翼擊打獵物,進而用尖利的嘴進行咬殺。
海東青體型小,但爆發力超強,機動性也好,比起獵犬,它的優勢更大,如果能成功馴服一只海東青,那獵人真的是“坐收漁翁之利”了。
海東青“很忙”
海東青在鷹界那可是絕對的“頂流”,它外形好,業務能力出色,所以身兼數職也很正常。
海東青的主業雖然是捕獵,但是在古代它除了陪皇帝出門狩獵旅游,它還擔任著一個國家和民族“形象大使”和“外交大使”的職務。
在遼代,海東青就是以一種“國禮”的身份存在的,遼代統治者把它作為極高的賞賜贈與臣子,據記載,蕭韓家奴就獲賜過“白海東鶻”。
在職場上,還有因為管理海東青而升職加薪的大臣,而在古代軍隊、官印上也一樣少不了海東青的傾情加盟。
遼朝有以鷹軍命名的軍隊,“鷹鷙,以之名軍,取捷速之義”,遼朝還有一種做成鶩鳥形的印紐“杓窊印”。
海東青還不止在本國“出圈”,在國家交往中也一樣沒少了它的身影,海東青作為貢品,還聯絡著民族之間,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系。
海東青不僅是我們剛說過的女真對遼的貢品,也是遼金與宋朝之間互通來往的禮物,據《宋史·太祖紀》記載: “乾德元年九月戊辰,女真國遣使獻海東青名鷹”。
到了清代,海東青高端貢品的地位仍然屹立不倒,《清稗類鈔》記載: “嘉慶庚申冬,卓里克圖親王拉旺進白鷹,科爾沁達爾汗親王丹怎旺布進海東青。”
縱觀歷史,從古至今,海東青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節節攀升,它真的是非常的“百搭”,勇猛可以捕殺獵物,珍稀可以作為國禮,傳承又能成為圖騰,百搭百變的海東青真的“很忙”。
到了近現代,海東青已經被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更趨于文明的社會,它開始受到了法律的保護。
萬鷹之神,萬世精神
就現在來說,海東青帶著它這一路走來的歷史,已經變成了一種精神的象征。
“神鷹海東青,迅猛似雷霆。一擊天鵝翻,靈物此為峰。”后世有很多描寫海東青的詩句,它不僅僅是皇帝的寵物,部落的圖騰,它慢慢地也演變為一種意象和一種精神。
鷹符合女真族人對力量的崇拜,而能上天入地,勇猛強悍的海東青恰恰就是這種力量的象征,據滿族的神話傳說,最早的女薩滿是海東青從東方背來的,在充滿宗教感的神話故事里,海東青仍被賦予這樣重要的意義,可見它的地位。
在以海東青為民族圖騰的女真族人心中,海東青是一種力量的象征,體型雖小但力量強大,健碩身姿翱翔長空,一對鷹眼敏感銳利。
在女真族人心中,海東青是勇猛與強悍的化身,它是靈界的英雄首領,所以他們也賦予自身這種勁頭,如海東青一般,以一己之力對抗實力強勁的遼宋,最終以勢如破竹之勢成功問鼎中原。
女真族這樣以弱制強的勇猛和闖勁兒仿佛都是海東青的作風,也都是海東青賜予的力量,女真一統中原,往后的幾百年時間,將一股雄健剛勁的“鷹之力量”帶到中原大地,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代代人,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今海東青已經極其罕見了,之前有記者采訪過幾位住在內蒙古的滿族老人,一提起海東青他們都露出一種敬畏的神情。
“現在居住的內蒙古地區曾經是契丹人統治的地方,但如今卻沒有見到過一只海東青了。”老人非常遺憾地說。
歷史和故事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留在來時的車轍中,但萬鷹之神的精神卻永久留存在人們心中。
在疾風驟雨中練就一身結實的羽翼,在電光火石間淬出一對銳利鷹眼,飛躍千山不知疲憊,勇擊長空不畏艱難。
過去它曾是皇帝手邊的玩物,是獵人身邊的助手,是國家稀有的貢品和國禮,是一個民族堅信的圖騰。
但是在今天它不再被物化,也不再被神話,它成為了一種精神,一種民族精神,都說“九死一生,難得一名鷹”,可一旦得到“名鷹”,它所帶來的“財富”卻是萬世皆可享用。
那就是于危難處絕地求生,在寬廣天地奮力拼搏,其實哪有什么“萬鷹之神”,被神話了的
海東青只不過是獵鷹中最奮力拼搏的那一只,當它比其他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只鷹做得更好的時候,那它就是王者。
這個道理放到人類社會一樣行得通,所以在今天,“萬鷹之神”就變成了萬世精神,學者愛新覺羅·溥杰在《四平民族研究》的創刊封底題字為“民族之鷹海東青”。
愛新覺羅·溥杰
身為女真族也就是現在的滿族的后人,相信他對“萬鷹之神”這種精神的感受更加強烈,因為在海東青身上被賦予的民族精神永存,所以海東青才被稱是“萬鷹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