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深閨展顏
半月談記者 郎兵兵
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氣候溫潤,素有“隴上江南”的美譽。然而,山巒與河谷層疊交錯猶如屏障,將隴南與外界隔開,其下轄的9個縣區都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讓這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土地華麗轉身,一展“隴上江南”容顏之美?
告別山水阻隔,行路難成歷史
地處秦巴山區的隴南,境內長期無高速公路、無鐵路、無機場,國省道主干線公路等級低、通行能力差。
20年前,隴南市民杜明福在蘭州讀大學,那時從隴南坐汽車翻山越嶺10小時才能到蘭州。冬天時,汽車上山要裝防滑鏈才能保證安全。如今,蘭渝鐵路通車,坐火車舒舒服服3小時就到蘭州了。
從山高路遠到大道通衢,近年來,隴南市大力建設交通基礎設施,蘭渝鐵路、成武高速、成縣機場等重大項目破除了阻礙發展的交通制約。蘭州鐵路局集團公司隴南車站黨支部書記劉海林說,立體交通網絡給隴南插上翅膀,人口與物產快速“走出去”和“引進來”。
如今,隴南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573公里,所有建制村通了硬化路。“通了路,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隴南市康縣碾壩鎮黨委書記熊濤說,直達鎮村末梢的交通建設,讓鎮里7個山區行政村的人均年收入達到8000元左右,是2015年末的2.7倍。
游客在隴南市徽縣嘉陵鎮稻坪村游覽 陳斌 攝
重塑城鄉風貌,做強“美麗經濟”
新春佳節,隴南市民漫步于景色宜人的江畔公園,感受春日氣息。古色古香的廊橋與氣派的城市樓宇流光溢彩,成為溫柔夜色的最佳陪襯。
這是隴南城鄉面貌一新的縮影。近年來,隴南市開展“拆危治亂”行動,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統籌推進廁所、垃圾、風貌革命,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群眾幸福指數倍增。
半月談記者走進康縣岸門口鎮朱家溝村看到,古建民居、青石臺階、石碾磨房、小橋流水的景觀與周邊花草林木組成世外桃源的畫卷。
村民曹艷將幾棟民居打造成“五福臨門”民宿,用美味的山野菜和柴火雞迎接游客,閑暇時間則陪客人喝茶聊天,聽鳥叫蟬鳴。
朱家溝村黨支部副書記朱彥杰說,以前朱家溝貧困戶多、流失人口多、光棍多,如今依托修復好的古村風貌開展鄉村旅游。
朱家溝村是隴南3000多個美麗鄉村中的一個。近年來,隴南全力打造生態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特色旅游項目。如今,“隴上江南”景色新,文旅旺,“美麗經濟”效益凸顯。
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電商帶貨方興未艾
隴南境內有多個干熱河谷地區,氣候土壤條件與地中海沿岸相似,是油橄欖生長的“黃金地帶”。
早春時節,隴南市武都區大山深處的萬畝油橄欖鋪展開來,這里是隴南市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種植基地。走進公司綠意盎然的“陽光工廠”,如同步入生態園區。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里,罐裝、打包、發貨一派忙碌景象。公司生產總監李喬花介紹,橄欖果采摘后8小時內被投入生產線進行鮮榨,再儲藏到標準化避光隔氧恒溫儲油庫中,最大限度保留橄欖油中的活性成分。
隴南市油橄欖研究所所長鄧煜介紹,隴南市目前種植油橄欖面積75萬余畝,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油橄欖種植基地。40萬農戶從中受益,年人均增收達2200元以上。
深山好貨為何能暢銷?2013年以來,隴南市搶抓“互聯網+”機遇,構建起網貨供應、網絡銷售、物流配送的電商體系,藏在深山的農特產品成為網上搶手貨。目前,隴南市1.4萬家網店累計銷售額超過200億元。
曾經在廣東打工的隴南市徽縣石灘村村民梁倩娟,主動回鄉報名參加政府舉辦的電商培訓班,于2014年創辦了網店“隴上莊園”。憑借一根網線,梁倩娟變身為遠近聞名的電商達人,網店年銷售額從創業初期的6萬元增加到6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