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邁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生態之州,幸福黔南。
放眼貴州南部這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儼然一派生機盎然之景象::“十三五”期間,黔南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

——回首這五年,黔南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累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65.09萬人,10個貧困縣全部退出,83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在全省三個自治州中率先實現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動態實現“清零”目標。
——回首這五年,黔南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902.91億元預計到2020年的1640億元,年均增長9.65%,人均GDP達49747元,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的排位從第6位上升至第3位。
——回首這五年,黔南生態標桿高高屹立,全州森林覆蓋率達65.8%,并成功舉辦了第一次在中國西部、第一次在非省會城市、第一次在少數民族地區、第一次在山地城市舉辦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
——回首這五年,黔南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團結和睦指數和進步指數均達100%。
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日新月異、城鄉面貌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十三五”以來,黔南用實干苦干譜寫了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的壯麗新篇章,同時也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撕掉貧困標簽 小康人家如詩如歌
“十三五”期間,面對既要高質量發展,又要高速度追趕的雙重壓力,黔南選擇迎難而上,擊破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難點。
這是黔南過去五年加速發展的戰略章法: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為引領,堅定不移貫徹主基調主戰略,大力實施“3366”發展戰略。
思路決定出路。
黔南堅持“四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州四家班子領導直接抓貧困鄉鎮、聯系包保貧困村,集中攻堅深度貧困,探索形成“七個一”“精準打法十條”等原創性、獨特性“黔南戰法”。
推動技術人才下沉,共選派3490名干部到698個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實現幫扶全覆蓋。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著力補足短板。新建、改擴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教育配套項目108個,21.5萬人次貧困學生享受扶貧資助6.9億元,義務教育階段實現“三清零”目標。
全面完成健康扶貧“三個三”目標任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落實醫療保障救助資金6.9億元;完成24.73萬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任務,6.36萬戶農村老舊住房得到整治;34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持續深化與廣州市對口幫扶協作,堅持兩地互訪制度,推動工業、文化旅游、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等對口協作,落實廣州市對口幫扶項目389個、項目資金18.45億元,兩地交流干部、人才2319人次,實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項目511個、幫扶資金10.83億元。
全力轉型升級 產業發展有模有樣
經濟社會發展,產業是支撐,產業要變強,轉型升級是關鍵。
黔南始終把產業作為跨越轉型的最大支撐,扎實推進工業、旅游業、農業等產業做大、做優、做強。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黔南牢牢把握“八要素”,探索形成農村產業革命“精準打法七條”,茶葉年產量達4.76萬噸、年產值達76.7億元,都勻毛尖茶品牌價值達35.28億元,“兩品一標”認定面積達267.5萬畝,21個生產基地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農業總產值預計達422億元。
深入實施工業強州戰略,實施十大工業產業振興行動,做強做優現代化工、新型建材、生態特色食品等六大主導產業,工業總產值預計達到1300億元。深入推進“千企改造”工程,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完成新增改造企業823戶,涉及項目904個,完成投資548億元。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深入實施綠色經濟倍增計劃,積極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四型”產業,全面落實“以渣定產”,2020年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100%,倒逼磷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區域綜合旅游目的地,深入實施旅游業“九大工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文旅體融合發展、廁所革命等取得突破性進展,旅游業實現提質增效,旅游業發展指數位居全省前列。
夯實民生根基 群眾生活無憂無慮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十三五”期間,黔南的民生建設水平和各族群眾幸福指數有了顯著的提升,切實讓各族群眾感受到了黨的關懷、增強了發展信心,形成了奮發前行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過去五年,黔南爭拼搶擠、加大投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29億元,爭取到中央和省預算內項目1817個,交通固投完成1800億元以上,較“十二五”增長143%,公路通車總里程增加至近30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300公里、路網密度全省第一。
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全州城鎮化率預計提高到55%,比“十二五”提升10個百分點,12縣市縣城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打造了一批特色示范小城鎮,率先在全省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廣大農村更加美麗宜居。
著力推動教育向更加均衡、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共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42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89所、普通高中學校16所,累計建成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14所,實現“縣縣有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和“一類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零的突破。
始終把穩就業擺在“六穩”工作之首,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1萬人,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創業16.4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4.19萬人次,統籌城鄉培訓29.45萬人次。
五年過往,黔南在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創建上奮發有為。未來五年,黔南必將銳意創新、攻堅克難,奮力書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壯麗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