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調查記》20世紀關于“玉樹”的書寫與紀實
原標題:《玉樹調查記》| 20世紀關于“玉樹”的書寫與紀實
前言
玉樹位于青藏高原的中樞,居江河之源,雪峰聳峙,草原廣袤。在漢文文獻中,元、明時代的玉樹,沒有詳細的記載。清代關于玉樹的漢文記載,除《西寧府新志》《衛藏通志》《西藏圖考》《西藏記》等有簡略的敘述外,也沒有一部書對其進行較詳細的記述。而周希武先生的《玉樹調查記》在一定程度上補上了這一空缺。
1914年,川、甘互爭玉樹,周希武去玉樹調查了解地方沿革和甘川藏邊界問題,之后寫成《玉樹調查記》。全書共分上下兩卷,附《寧海記行》一卷。1920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又稱《玉樹土司調查記》。
《玉樹土司調查記》
背景與內容
《玉樹調查記》的寫作目的,在于澄清民初川、甘兩省互爭玉樹的基本事實。同時,書中對玉樹地區的詳實記述,為研究青海藏族史提供了極寶貴的參考資料,而其附錄《寧海記行》,則記自蘭州至結古的見聞及沿途史地沿革,為研究唐蕃古道者依以為據的資料。
《玉樹調查記》采用志書體,分部落、山脈、水道、地形、政治、宗教、風俗、實業、掌故、考證十個大類。每篇開始都寫有一段小序,以勾劃輪廓和概要敘述演變,然后記事、列表。全書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全書分上下兩冊,共40余萬字。作者對玉樹地區的山川地貌、部落土司、宗教風俗、牧業種植等均作了詳細記錄和考證,制成我國第一張用新法繪制的玉樹地區簡圖,對人們所關心的玉樹二十五族的宗教風俗,亦有詳盡記述,對民眾生活的各種情況,書中也均有記載。
影像與記憶
《玉樹調查記》中,還附有玉樹二十五族簡明圖和20幅照片,這些都是二十世紀初玉樹自然和社會風貌不可多得的形象資料。
《玉樹土司調查記》內附地圖-玉樹在青海之位置
《玉樹土司調查記》內附地圖-玉樹二十五族簡明圖
通天河流域的人文場域之喀耐寺與拉布寺
鏡頭與面孔:停留在20世紀初的玉樹記憶
大院與人群:停留在20世紀初的玉樹記憶
裝扮與儀式:結古新婚夫婦
擺渡:越往通天之河彼岸的牛皮筏
市鎮雛形:山頂之寺與山腳村落
不變的主題:食物與器物
交換與貿易:作為走廊的結古集會
結古水上游:流動與跨越
儀式中的人與神靈
神圣隊列
被觀看與被記錄
舞臺中央:靜與動
版本與藏譯
《玉樹調查記》自完成以來,已有多個不同版本相繼問世,或以專著出版;又或者收錄為地方志史叢書,也有后人學者為此專做校釋,解答文中疑難;因其文本所涉田野點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所屬范圍,文中有大量關于區域性文化的描寫記錄,內容涉及山川之名、宗教廟宇、社會生產、地方歷史與人物等專題性篇章。將其翻譯成藏文對于玉樹地區文化研究的學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幸運的是,2021年,玉樹籍資深翻譯家更陽先生對文章部分內容進行了節譯,并已作為內部資料發行。譯入語采用玉樹方言詞匯為主,又符合藏文正字法的類口述式敘事手法,使周氏所著文本的行記特征表現的恰如其分。在原作問世約一個世紀之后,更陽先生的藏譯可謂是一篇來自新世紀的回應,意義非凡。同樣,原文中有許多涉及通天河源頭區域的地理人文概況,因地理位置偏遠等原因無法核對漢語音譯物名之藏語表述而暫未譯全,就讓我們期待對此有所關注的研究者能夠給我們帶來這份驚喜。
《玉樹調查記》的不同版本
玉樹縣志稿/附錄
民國玉樹調查記/民國玉樹縣志稿
民國史料選刊中作為邊疆社會資料選編
民國玉樹調查記/民國玉樹縣志稿
中國地方志集成·青海府縣專輯
《玉樹調查記》校釋本(1986年版)
《玉樹調查記》藏文節譯 (2020年)
(以上資料部分選自吳均校釋《玉樹調查記》所作序言)
玉樹發布綜合@江源與學術 整理
審 核丨李萬成
編 輯丨尼瑪旦周
往期回顧
玉樹州政府與青海師范大學舉行工作座談 玉樹市黨政代表團一行赴中規院對接海綿城市示范市申報和城市更新工作 文森一行前往玉樹保安服務有限公司檢查指導工作 玉樹市“三個堅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