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莊里運河情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春意漸濃,在“中國運河第一莊”——榆林莊,游客漸漸多了起來。
榆林莊位于北京通州區漷縣鎮北。走進村里,矗立村頭的牌樓古色古香;步入榆林莊村黨支部小院,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一幅“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書法扇面發人深思,村支書郝洪恩解釋道,榆林莊三面環水,是京杭大運河西岸唯一堤內親水村莊,故享有“運河第一莊”美譽。獨特的地域環境孕育了厚重的大運河文化,滲透在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流水中,其中,運鈔文化、祭祀文化以及現存的一張張契約和文書,都記載著發生在運河兩岸的真實故事,銘記著榆林莊人保護大運河堤防、保護大運河生態的點點滴滴。
近年來,榆林莊村興建起村史館——大運河文化展館,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將運河文化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讓村民享受到了切切實實的發展福利。反過來,根植于村莊的文化基因又成為村莊發展更強勁的推動力。
百聞不如一見。我走進了這座厚重的展館。村支書津津樂道地介紹,清乾隆帝曾六下江南,其中一次沿運河行船南下。行船途中,乾隆帝忽見運河西岸樹木蔥蘢,鮮亮的串串榆錢綴滿枝頭,遂命停舟登岸,漫步來到榆樹林中,乾隆遂將不遠處的村莊命名為榆林莊。此后,榆林莊村以此名立于世。
展館的另一個看點是“運河鈔關”。據史料記載:大明朝宣德四年,千里大運河沿岸已設置了7座鈔關,其中一座四爺臺鈔關就建在榆林莊。所謂鈔關,就是官府在運河上設置的收稅關卡。收稅數額,是由稅兵測量船只大小而定,過往船只按規定上交一定數額的紙鈔后才放行,故此名為鈔關。
一部村史,幾多鄉愁。凝聚榆林莊歷史記憶的展館,也有許多寶貴的革命英烈史料。在這里,面對一幅幅英烈壯舉畫面與詳細文字介紹,村支書滿懷深情地講述了楊國章為國捐軀的英雄故事。
1947年的北運河兩岸,河東是八路軍通州支隊開展活動的游擊區,河西岸則是國民黨清鄉團統治,榆林莊村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一天,村民們都被叫到運河岸邊,共產黨員楊國章被綁起來示眾。一個兇殘的敵人吼道:“楊國章你是不是共產黨員?”楊國章高聲回答:“我是共產黨員!而且是1942年抗日時加入共產黨?!睌橙擞謫?,只要你今天當著榆林莊老少爺們的面說句脫離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的話,不但不鍘你,還給你官做,怎么樣?楊國章仰天大笑道:“你們打錯了算盤,我楊國章生是共產黨人,死也要和你們斗到底!”最終,楊國章大義凜然,在敵人的鍘刀之下英勇就義。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楊國章在臨死之前,還唱了段“四郎探母”,與鄉親們告別,在場的人無不掩面而泣。楊國章的英雄事跡為榆林莊注入了紅色基因。如今,榆林莊村所擁有的運河文化和紅色故事,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黨員進行愛國愛黨教育的寶貴財富。
離開展館,我們穿過茂密的榆樹林來到大運河岸邊,放眼遠眺,清清河水隨風蕩漾,河堤岸與綠蔭帶構成了牢固的堤防。據了解,不久后,北運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將全線通航。從歷史深處奔流而來的大運河,將開啟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