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延安走來!
(來源:延安大學團委)
原標題:我們,從延安走來!
幾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1935年10月,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會師陜北,“落戶”延安。延安十三年,是中國共產黨日趨走向成熟獨立開辟新時代的重要歷史時期,更是民族大覺醒的重要歷史階段。近日播出的文獻紀錄片《我們,從延安走來》以生動的歷史情節向我們訴說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血與火淬煉而成的“延安精神”。而百年黨史中熠熠生輝的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正如開篇所講,新中國從延安走來,我們從延安走來!
1935
1948
觸摸紅色影像背后那歷史的溫度,亦是在感知陜北革命斗爭的厚度。抗日戰爭時期,延安古城歷經敵人十七次轟炸,而如中國革命脊梁一般的寶塔山卻從未倒下。我們習慣于稱延安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恰是因為歷經長征后的中國共產黨才真正在中國革命實際中走向了成熟,延安——當時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是見證者,更是親歷者。這偉大的延安十三年,見證了“毛澤東思想”的最終形成,見證了從瓦窯堡會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的提出、六屆七中全會第一個“歷史決議”的誕生,到黨的“七大”上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民主主義國家”。那時的中國共產黨是在磨練中走向成熟,那時的革命者在苦難中尋找出路。
回眸歷史,世紀風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乍起,可曾想到,溝壑縱橫的延安城里,我們的黨在敵人的炮火和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點燃了中國革命的希望之火。
1935
1948
望著川流不息的延河水,亦是在尋找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根源。實踐證明,中國革命道路的方向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國情的結合。1938年10月14日,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又在延安干部會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時,第一次解答了什么是“實事求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前期,我們的黨不斷受到“左傾”、“右傾”錯誤路線影響,遇到了許多挫折。在延安,逐漸成熟的中國共產黨用三年零八個月的時間開展黨的全面整風運動。這場全黨范圍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通過開展黨員干部的作風學習,開展自我批評等工作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人格力量,使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延安整風運動,也在昭示著我們的黨始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今天的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亦是時代的選擇。
?延安,這座英雄的城市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延安的小米養育了中國人民抗戰和中國共產黨,延河水滋養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
1935
1948
歷經百年恰風華正茂的中國共產黨也胸懷著人民,把一切為了群眾 ,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和工作路線。1944年9月8日,毛主席率領一千多人在延安棗園操場參加一名普通共產主義戰士——三日前為了解救戰友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并致以“為人民服務”為題的悼念詞。為何這場追悼會能引發轟動,恰是看到了張思德同志的身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火。從警衛連班長到普通戰士,他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一份平凡演繹著偉大。“為了革命,為了人民,雖然負了傷,從不畏懼,也不悲傷,流血犧牲也是光榮......”張思德用光榮的一生詮釋著他的理想。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身上,亦映襯著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最高行動準則。
(張思德同志犧牲前唯一影像資料)
民心所向,勝之所往。延安時期,黨中央的主要領導同志們常常和人民群眾一起參加大生產建設,朱德七赴南泥灣親臨指導,周恩來和婦女同胞們開展紡紗比賽......從那時起,無論是我們的黨始終堅持推進從嚴治黨,還是深入基層、密切干群關系,都是為了讓人民有理由相信可以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曾指出:“老百姓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各民族謀幸福”,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人民群眾就是我們的信心;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共產黨將堅持以人民至上,從而不斷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十三載春秋所承載的偉大精神氣壯山河,百年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時代雖已變革,但曾經的“延安時代”又何嘗不是一個充滿新潮,激情蓬勃的時代,在那里蘊含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更飽含著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它是一股力量,在今天依然可以為我們鼓足干勁兒,它是一面旗幟,讓我們在新時代的洪流中找到方向。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革命萬里起浪潮......七七事變后,萬千青年高呼著“到延安去”的口號,奔赴陜北參加革命,那成了一代青年的心靈呼喚。正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讓無數愛國青年看到了救國的希望,他們在希望中尋求信仰的力量。今天,站立在黃土高原上,愛國青年們拋灑熱血,奮戰疆場的畫面似乎依然可現,也正是他們的無悔選擇,讓延安古城煥發了新的生機,讓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希望。我們是延大人,我們是新一代“延安青年”,我們接受著“紅色革命史”和延安精神的熏陶,薪火相傳,我們便要接起前輩們手中的接力棒,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注意事項
本篇內容,由新青年傳媒中心原創,收集的文字,圖片和音頻視頻資料,版權屬新青年傳媒中心所有;從公開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圖片和音頻視頻資料,版權屬于原作者。
如需轉載或推廣,請與延安大學團委官方后臺聯絡。
新青年傳媒中心出品 【 N e w Y o ut h 】
文字 | 梁博強
網編 | 梁博強
校對 | 高蔚
責編 | 楊醒思
圖片來源于網絡
想聊的校園資訊
想聽的陜北之音
想找的絕世風光
想看的權威信息
這里有
您
團委發布
生活在這座和諧夢幻的城市,我們與TA共同成長。
感謝我們的遇見...
延安大學團委官方歡迎您!
覺得不錯
點個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