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北碚區生態工業
原標題:北碚: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北碚: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在全市率先開展GEP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連續五年居全市第一,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5年降低20.8%……
一個個綠色案例、一組組綠色數據背后,是北碚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聚焦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要打造生態田園都市區、人文科教創新城”兩大定位,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堅定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責任與擔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本底,北碚區已邁開大步。
走出綠色發展新路
生態是北碚區最亮眼的底色。巴山蜀水的幽、險、雄、奇在北碚區融為一體,形成了“城不離山、山在城中”的獨特風貌。
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重要生態屏障。2018年6月,全市啟動縉云山綜合整治,作為主戰場的北碚區“鐵腕治山”,拆除違章建筑,實施生態搬遷,修復自然生態,累計投入資金27.6億元,拆除各類違章建筑62萬平方米,栽種植物77.4萬株(棵),覆土復耕復綠42萬平方米,縉云山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如何把縉云山的生態“顏值”變成經濟“產值”,走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
北碚區大力挖掘縉云山片區生態文化特色資源,積極發展文化創意、溫泉康養、旅居研學等業態,高質量做好縉云山綜合提升“后半篇文章”,著力做優大生態、做精大旅游;同時,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入推進“環縉云山生態”為導向的城市開發模式試點,率先在全市開展GEP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構建科學合理核算指標體系,為全區綠水青山貼上了337億元的“價格標簽”。
目前,北碚區已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成全國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文明分中心,具有北碚特色的生態治理體系基本形成。
綠色產業“再造”工業
綠色發展的關鍵是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近年來,北碚區加快發展智能傳感器、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全區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占比達到70%,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連續5年居全市第一。
智能傳感器是信息的感知和信號轉換的設備集合,也是物聯網、大數據、5G、智能制造等新技術的基礎和數據來源,已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基礎與重要引擎。
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北碚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已聚集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材料研究院等多家從事傳感器研發、設計、銷售以及相關業務的企業,傳感器產值占全市的63%,形成涵蓋材料、設計、制造、測試、集成以及應用的傳感器產業鏈。同時,作為西部(重慶)科學城重點建設項目,西部(重慶)科學城北碚園區已吸引到西南大學科學中心、華立科技、縱目科技、芯世物等一批機構企業簽約入駐。
預計到2025年底,北碚區將形成健全的傳感器產業體系,集聚傳感器相關企業150家以上,規模以上傳感器相關企業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是未來工業發展方向。
近年來,北碚區著力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產業集聚和平臺帶動效應正逐步顯現:工業互聯網生態園(一期)聚集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工業大數據制造業創新中心,以及航天云網、忽米網等20余家工業互聯網企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落戶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累計助推市內外企業“上云上平臺”6300余家……
2021年,北碚區數字經濟制造業實現產值657.27億元,同比增長32.2%,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比重的64.1%。
在此基礎上,北碚區將培育壯大綠色智能企業市場主體,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以數字經濟為引領,提高產業綠色化水平。
“未來5年,我們將推動北碚工業實現‘再造’。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數量實現翻番,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保持西部領先。”北碚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綠色韻味添彩城鄉
2021年,在北碚區柳蔭鎮東升—明通片區,農戶帶著先進的農業機械深入田間地頭,把撂荒地、坡地和“巴掌田”改造成2000多畝良田,種上了西南大學研發的高油酸油菜品種,豐收后又種上優質高粱。
高效都市農業是北碚農業的發展方向。當前,北碚區正全力推進“嘉陵悠谷”鄉村振興綜合試驗區和“縉云原鄉”兩山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園,做強“梅香西山”和“粟漫東山”兩個鄉村振興產業帶,打造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鄉村振興特色樣板。
城鄉融合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北碚區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推動現代都市氣息與濃郁田園風光交相輝映?
行走在北碚的大街小巷,滿目郁郁蔥蔥。近年來,北碚區以城市特色公園建設為主體,以干道綠化沿河綠化為主軸,以街頭綠化“郵票廣場”為點綴,精心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綠水青山,在構建城市空間格局的歷程中守住綠色底蘊。
在新改造的縉悅公園內,月季、鳶尾相繼盛開,游人漫步其中,怡然自得。該公園建成于20多年前,一度設施破損、地面裸露、樹木凋零。2021年,北碚區啟動城市公園更新提質,針對縉悅公園,保留大樹和道路,增加月季、鳶尾等開花植物,恢復水系,彩化步道,增加活動空間和兒童游樂設施,將過去的老公園變成游人如織的新游園。
此外,北碚濱江公園、蔡家五彩公園等城市公園也相繼建成投用。截至目前,北碚區綠化覆蓋率達40.6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9.11平方米。
“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未來的北碚將成為別有韻味、獨具風采的田園都市。”北碚區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