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交子文化” 金融創新助推成都開放步伐
·《參考消息》記者 李倩薇 李力可 唐文豪
1024年,交子在成都誕生,開啟了人類貨幣史新紀元。一千年后,秉承交子所蘊含的誠信文化、創新和開放的精神理念,成都在打造新時代金融創新高地、金融對外開放“橋頭堡”上接續奮斗,以現代金融“活水”推動國際經濟合作日益頻繁、經貿規模不斷擴大。
成都交子公園和天府國際金融中心建筑群(杜睿嘉 攝)
世界最早紙幣在此誕生
成都地處平原,沃野千里,又因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兩宋時期,成都的紡織、釀酒、陶瓷、制鹽、造紙、印刷等手工業百業勃興,錦緞絹麻、茶酒糖藥等商品通過茶馬互市往來不絕,商業信用也發展到全新高度。
然而,北宋初年蜀地專行鐵錢的貨幣制度阻礙了商貿業的發展。
“鐵錢幣值低,重量大,對行旅、交易極為不便,不利于經濟發展。”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周衛榮說,當時的四川地區需要一種便于商貿使用的交換中介。同時,造紙和印刷技術的精進也為交子的誕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術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成都首先出現了經營鐵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存款人把鐵錢交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紙券上,再交給存款人作為取錢憑證,這種紙券即“交子”。這一階段的交子由民間自由發行,票面金額不固定,被稱為“私交子”。
宋真宗時期,益州知州張詠推動了私交子的規范發行。他組織當地十六戶富商聯合擔保,采用統一的紙張、版式和顏色印制發行交子。但由于缺乏資金監管制度,一些交子鋪無法及時兌付而引發金融動蕩,民間私發交子因此被禁止。
廢止私交子后,交易不便,買賣減少,阻礙了蜀地經濟發展。蜀地官員多次上書請求恢復交子,并建議將交子的發行權收歸官府。
最終,北宋于天圣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024年1月12日)正式設置益州交子務,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法定紙幣管理機構。至此,“交子”由官方發行與管理,面額固定,官方還準備了一定比例的鐵錢作為保證金。世界貨幣史上第一張由官方發行的紙幣由此誕生。
啟蒙人類貨幣觀念
在官交子流通的80余年間,宋人在探尋紙幣運行規律、維持幣值穩定的過程中,逐漸探索出了一套有關紙幣發行、流通、收兌、防偽的管理制度,包括官交子分界、準備本錢、新錢換舊錢等,使官交子的幣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
“交子是人類首次運用紙質形態進行貨幣表達,是人類貨幣觀念變化的重要起點。”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賀力平說,雖然交子并未完成貨幣觀念及概念的全部變革,但這已在整個人類貨幣、金融及宏觀經濟管理層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南宋時期,官方不僅沿用了這一貨幣模式,還進一步完善了調節紙幣流通的理論與實踐——“稱提之術”;在元代,紙幣成為唯一法定貨幣在全國通行,還頒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管理條例《整治鈔法條畫》和《至元寶鈔通行條畫》,標志著中國古代紙幣發展進入極盛時代。
13世紀,《馬可·波羅游記》專門用一章“大汗用樹皮所造之紙幣通行全國”詳細介紹了中國紙幣印制工藝和發行流通的情況。由此,歐洲人了解了紙幣。美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曾說:“最早的歐洲紙幣是受中國的影響,于1661年由瑞典發行。”
“紙幣的發明是中國乃至世界發展史上的重大創新。”周衛榮說。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何平認為,古代中國的紙幣使用實踐為近現代世界主權信用貨幣中紙幣形態的發行和流通提供了豐厚的思想資源。
“一張紙”上融資創新
2023年5月25日,首列汽車散件“一單制”融資出口專列在位于成都青白江的成都國際鐵路港準時發車。列車上滿載從國內汽車主機廠裝箱后經國內鐵路運輸至城廂站的汽車散件,它們將乘坐這趟專列,從成都到數千公里外的白俄羅斯熱季諾的海外分廠。
從千年前的交子到現在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一張紙”上的功夫,代表著成都傳承千年更加勃發的金融創新基因。
“在沒有第三方金融機構做擔保的條件下,基于貨物實際控貨權簽發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實現融資模式新突破和出口項下首次獨立融資‘雙創新’,為成都國際鐵路港多式聯運‘一單制’融資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和適用范圍。”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成都在中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戰略位置愈發突出。近年來,成都著力做強向西向南開放大通道,開拓國際國內大市場,實現由“西部內陸腹地”向“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歷史性躍遷,國際經濟合作日益頻繁、經貿規模不斷擴大。
作為成都擴大對外經貿開放的最佳載體,開行量突破2.3萬列的成都國際班列多年來圍繞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拓展“一單制”金融服務,為企業緩解資金壓力、降低國際貿易成本、分擔國際貿易風險。截至2023年4月,成都已累計簽發多式聯運“一單制”1.3萬余單,涉及金額超過9億元人民幣。
做對外開放“橋頭堡”
著眼于顯著增強城市和區域的國際影響力,打造支撐西部陸海貿易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內陸金融開放體系,2021年12月印發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進一步提出,成渝建設支持全球資本配置的內陸金融開放體系,提高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能力,并從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創新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推進跨境金融業務創新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
“成渝兩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就是要在我國西部打造一個面向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金融對外開放‘橋頭堡’。”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成都跨境投融資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速,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不斷提升,爭取跨境投融資便利化試點,積極開展跨境金融服務創新,跨境金融服務對外合作不斷加強。2023年1至10月,成都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額1890.61億元,同比增長11.72%。
如今的成都,不但金融交易量位居西部第一,外資銀行、外資保險機構和上市公司數量也位居中西部第一,還先后舉辦2016年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國際金融科技論壇、2018亞信金融峰會等重量級金融會議,成為世界高規格金融盛會落戶中國西部的首選城市。
截至2022年末,成都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雙雙突破5.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9%和14.3%,創近8年和近10年最高增速。2023年前三季度,成都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974.1億元,占全市GDP比重12.3%。
刊于《參考消息》2024年1月11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