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土特產走俏“一帶一路”
新華社西安12月27日電(記者張斌)秦嶺腳下,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室外天寒地凍,秦嶺花世界現代農業園區的溫室大棚里卻花開正艷。
長安區的花卉生產基地在西北地區頗具規模,種植面積超過5100畝,被譽為秦嶺腳下的“花世界”。隨著花卉產業不斷發展,當地的鮮切花市場正從西北地區逐步擴展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10月20日,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果農胡福義在自家果園查看蘋果長勢。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今年以來,隨著西安與中亞五國通航全覆蓋、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屢創新高,產自秦嶺山間的木耳、黃土高原的蘋果、黃河岸邊的大棗、秦巴山區的茶葉等優質土特產正越來越便捷地走上“一帶一路”,為共建國家供給“好滋味”。
中國西部關山阻隔,山梁溝峁眾多,地勢地貌復雜,氣候環境多變,是近年來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點區域。如今,眾多的西部地區土特產能走出深山溝壑,得益于日益密織的快速交通網絡、有效的鄉村振興和高水平開放策略。
12月19日,一批產自長安區的康乃馨、勿忘我和蝴蝶蘭等鮮切花,搭乘俄羅斯伏爾加—第聶伯航空VI2426全貨運航班由西安直飛莫斯科。
“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培育種類豐富、品質更優的各類花卉,同時不斷融入‘一帶一路’市場,致力于讓秦嶺腳下的花卉也能扮靚共建國家的千家萬戶。”西安市長安區副區長吳海軍說。
黃土高原,曾是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地處黃土高原的陜西省延安市如今是蘋果種植大市,這里蘋果種植面積達331.7萬畝、產量400.4萬噸,產量和面積均占陜西的三分之一、全國的九分之一。

12月23日,新落成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位于西安國際港站。新華社發
12月20日,裝載著10節冷鏈專柜共計210噸延安蘋果的中歐班列從延安運抵西安,在西安國際港站集結后駛向越南河內。
“借助中歐班列,延安蘋果大約10天就能運到越南進行銷售,運輸方式的便捷進一步打開了延安蘋果的銷路,也提升了延安蘋果的市場競爭力。”延安市寶塔區供銷總公司總經理郭良說,他們還在籌劃與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開展蘋果貿易合作。
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說:“中歐班列從開行早期以大宗機械設備為主,到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高端產品,再到如今覆蓋至種類多樣的農特產品,貨運清單的變化和多元,也正體現出我們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發展的多元化和立體化。”
種類多元的土特產只是陜西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交往的一個切面,一條凝聚共識、合作共贏、充滿活力的發展之路正越鋪越寬廣。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的開放政策,在科技創新和鄉村振興支持下,為廣袤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不僅受到外資的青睞,也讓更多西部農村群眾能在家門口務工。

11月28日,一列中歐班列駛出西安國際港站。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12月23日,位于西安國際港站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項目正式落成,總占地約120畝,該碼頭將成為哈薩克斯坦在中國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
“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的落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穩定、可靠、安全的平臺,不僅很好地確保了兩國之間貨物的集結、分撥,也將對進出口、過境貨物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哈薩克斯坦鐵路國有股份公司副總裁葉爾蘭·闊伊什拜耶夫說。
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藝民說:“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中哈合作建設的物流場站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中,未來‘樞紐對樞紐’的物流通道升級將會帶來更優的服務、更高的效率,助力中哈兩國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