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 貴州鄉村農業有“智”更有“質”
??新華社貴陽8月29日電(記者劉智強)貴州,這片山水秀麗、自然資源豐富的土地,一直以來以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而著稱。然而,傳統的種養方式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如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貴州鄉村種植養殖正逐步邁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時代。
??記者近日在貴州省赤水市天臺鎮天臺山村烏骨雞養殖基地看到,每個雞舍都安裝有24小時實時監控攝像頭,每只雞的腳上也都綁有一個微型設備,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其掌握烏骨雞每天的運動步數,進而找到生病的雞,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防止疫病傳播;雞舍的圍欄上還布置有多個傳感器,隨時監測野狗等天敵入侵以及圍欄破損等問題。
??2023年4月,騰訊云及深圳大學騰訊班學生組成團隊來到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天臺鎮天臺山村的烏骨雞養殖基地,利用AI技術和云平臺打造了一套烏骨雞智慧養殖系統,緩解了病害、野生動物侵襲等多種問題,短時間內助推烏骨雞出欄率提升了30%。
??“有了AI賦能,烏骨雞的養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天臺山村烏骨雞養殖基地的負責人徐其勇說,當前,烏骨雞采用林下養殖,根據設備監測,健康的烏骨雞每天要走一兩萬步,一旦系統監測到哪只雞步數小于1000步,說明這只雞可能生病了,養殖人員就要及時到雞舍處理,以防疫病進一步傳播。
分布在竹林中、安裝有AI智慧養殖系統的雞舍。新華社發(程藝輝 攝)
??徐其勇說,為給烏骨雞創造更多賣點,他們將烏骨雞智慧養殖系統從單一的小程序升級到“小程序+App+智能大屏”的終端布局模式。當前,正在依托烏骨雞智慧養殖系統發展“認養農業”,消費者不僅可以通過手機在線觀察烏骨雞每天的活動,還可以遠程線上操作喂食。
??“去年以來,我們賣出10萬只烏骨雞、30萬個烏骨雞蛋,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徐其勇說,他們正在聯合當地政府,帶動更多老百姓加入AI養殖烏骨雞的隊伍。
??從“靠經驗”到“靠數據”,從“看天吃飯”到“看屏育種”,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草海鎮,中墾薯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打造“5G+數字農業”場景應用平臺,實現了馬鈴薯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育種。
??記者采訪了解到,數字化的馬鈴薯育種基地不僅能實時監測育種大棚內的溫度與濕度,自動啟動和關閉灌溉系統,還會通過紅外線監測病蟲害發生情況,從而讓種苗在可控的環境中穩定生長。
??“我們建有‘馬鈴薯原原種繁育中心’,培育‘原原種’,就是土豆種子的種子,在這里,一株株土豆種苗住進智能溫室大棚,經過三個月的生長期,到鵪鶉蛋大小便可采收。”中墾薯業總經理李日裕說,土豆主要靠塊莖進行無性繁殖,易受病毒感染導致品種退化和減產,培育‘原原種’正是抵御病毒的最新生物技術,在無菌接種實驗室,工作人員將脫毒培養苗莖切斷后進行擴大繁育。
??中墾薯業組培中心主任代杰告訴記者,他們在田間把馬鈴薯原種莖尖剝離之后進行脫毒,檢測哪些沒有病毒,就把苗拿來擴繁,形成馬鈴薯的種苗,現在一年可以培育1.5億株的無性脫毒苗,可以種出3到4億粒的“原原種”,品種健康了,產量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