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綠色發展“擦亮”黃河之濱
火熱的6月,筆者走進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泓森槐沙產業建設基地,只見一排排“新綠”昂然挺立,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
正在給泓森槐修枝、抹芽的內蒙古紅漠灣農林生態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奇緣告訴筆者,這片泓森槐苗圃園地,是北京泓森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和內蒙古紅漠灣農林生態開發有限公司于2021年在當地共同實施的生態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3億元,建設面積14707.88畝。目前,已種植泓森槐25萬株。項目建成后,將在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種植泓森槐126萬株,創建沙漠森林14000畝,實現年碳匯指標34萬噸。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寧夏向北開啟“幾”字旅程不久,便進入阿拉善盟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境內,全長85公里。保護好母親河,讓母親河成為人民的幸福河,是沿黃地區的普遍共識。近年來,阿拉善盟堅決扛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的政治責任,以生態大保護大治理推進阿拉善高新區、烏蘭布和示范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泓森槐沙產業基地的建設,就是阿拉善盟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生動實踐之一。
進入新時代,在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已成為內蒙古沿黃地區重構經濟版圖、挺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常態。阿拉善高新區、烏蘭布和示范區先后實施了黃河護堤修復、黃河沿岸工業企業退出和黃河濕地公園建設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在黃河上中游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段(閻王鼻子)阻沙入河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現場,筆者看到工人們正在沙漠扎麥草方格。項目總工程師馬能貴告訴筆者,該項目分為高立式前沿阻沙帶、草方格與無灌溉植被帶、灌溉條件下的喬灌木林帶、兼具固沙功能的產業經濟發展區、立體化灌草結合生態修復區、黃河沿岸鎖邊護岸滯塵功能區、人工輔助措施下的沿岸自然生態修復區6個板塊,同步施工。目前草方格已完成80%,灌溉灌道工程完成50%,土方平整完成90%,水源井完成100%。項目建成后,將對烏蘭布和段黃河區域起到防風固沙和環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千百年來,黃河孕育了燦爛而偉大的華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是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一度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阿拉善盟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奮力攻堅,篤定實干,不斷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在內蒙古阿拉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二期建設項目現場,一臺臺大型機械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場地平整工程實施,目前已完成場平10公頃,換種植土25075立方米。阿拉善高新區林業草原和水務局副局長張揚說:“本期建設工程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濕地水生植物修復區、濕地陸生植物修復重建區、濕地智慧管理服務區。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促進了濕地保護與利用、監測等協調發展,為阿拉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系統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阿拉善高新區、烏蘭布和示范區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兩區林地面積、植被蓋度不斷增加,有效阻滯了烏蘭布和沙漠東侵南移的速度,保護了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全面摸清黃河阿拉善段兩岸的自然資源、產業發展、污染防治情況,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積極參與沿黃地區污染防治聯防、聯控、聯動機制,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集中整治“亂占”“亂建”問題,恢復岸線生態功能,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努力讓黃河成為造福當地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逐年好轉,不僅讓生活在這里的各族群眾過上了好日子,也助推了兩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如今,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或走進巴彥木仁“黃河漁村”感受農家風情,或來到老磴口鹽務所博物館體驗駝鹽古道文化……
水清岸綠,黃河安瀾。近年來,阿拉善高新區、烏蘭布和示范區在破難題、解困局的一次次攻堅中,在開新篇、探新路的一次次沖鋒里,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許有磊、張彧、陶婷婷、娜美拉、趙小麗、王鑫、胡烏達木)
來源:阿拉善盟委宣傳部
(責編:劉澤、張雪冬)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