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塔拉田野上的機械革命
原標題:博爾塔拉田野上的機械革命
亞心網訊(通訊員 于蘇甫·艾尼 王婷)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農田里很少見到低頭勞作的農民,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轟鳴的農用機械。
從耕種到收獲,農業生產全過程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民逐漸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滿身泥”的傳統農業勞作模式。
早在1983年,博州部分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就開始承包集體農具,或者購買農機新機具自主經營。
“上世紀80年代后,博州農民開始購買‘小四輪’,那時候動力才10-15馬力。雖然馬力小,但是農民開始漸漸接觸并接受了這個‘鐵牛’。從那以后,‘鐵牛’的個子越長越高,勁頭也越來越足,如今動力都達到了360馬力。”從事農機工作35年的博州農機推廣站高級工程師韓用兵說。
夏明理是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夏熱勒津村村民,遠近聞名的農機大戶。1991年,夏明理購買了一臺東方紅702拖拉機,開啟了他的農機事業。如今,他已有4臺進口大馬力拖拉機,3臺進口采棉機,每年拖拉機作業面積2.8-3萬畝,采棉機作業面積2.2萬畝左右。
夏明理說:“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僅降低了成本,同時也提高了作業質量,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以前一個人種200畝地都嫌多,現在一個人種2000畝地都嫌少;以前人工采摘棉花一畝地的成本要800-1000元,現在機采棉一畝成本也就在200元以內。”
2004年,國家對農業機械購置給予補貼,農民購買農機的熱情極大地被激發。
“農機購置補貼雖然補給了有能力、有財力的農機手,但農機增加,會降低農業作業費用,降低農業成本,增加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最終還是惠及到所有農民身上。” 韓用兵說。
從博州農牧業機械管理局獲悉,2017年,全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8%以上,各類拖拉機擁有量23652臺,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76萬千瓦。
近年來,以GPS自動駕駛、農用植保無人機、高效精準施肥播種為主的精準農業機械化技術推進速度加快,提升了農機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今后的發展方向是農機智能化發展。農機智能化可以幫助生產者、管理者因地制宜,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改變生產者決策的盲目性和主觀性,減少決策失誤,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最終促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農機系統工作32年的博州農機安全監理所所長張永新說。
連娜